首页
> 新闻公告 > 司法动态
温岭市构建知识产权“大保护”格局 打造创新创业“法治热土”
发布日期:2022-08-05 09:07 浏览次数: 信息来源:市司法局 字号:[ ]

2022年6月,温岭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91.83亿元,较去年同期增长7.7%,工业的高速发展离不开创新的驱动,该市现有企业43076家,其中知识产权相关企业2546家、累计生产总值达14.59亿元、占生产总值的5%。温岭坚持以数字化改革为抓手,不断创新知识产权体制机制、疏通难点堵点,努力为企业提供一片创新创业的“法治热土”。截至6月底,该市拥有有效发明专利2522件,有效商标注册量65839件;立项台州市级以上专利导航12个,培育高价值专利组合5个;新增PCT国际专利申请349件,马德里国际注册商标申请127件;落地全国首笔10亿元制造业集体商标质押融资,成功创建“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市”,入选“省级知识产权保护示范区试点”,建成全省首家标准化运行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园,创设全省首个“1+6”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平台。

一、靠前保护,营造最优“生态”环境

一是提供“一站式”全链服务。发挥市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职能,设置法律咨询、法律援助、行政复议、人民调解、公证、司法鉴定、仲裁等服务窗口,建立首问负责、一次性告知、限时办结、责任追究等规章制度,打造“一站式”综合性的知识产权专业法律服务平台。如为企业开通“惠企”绿色通道,推出在线预约、在线申办、进度查询等线上“e公证”服务,并指派公证员提供“一对一”专人跟进,为企业高效办理主体资格公证、保全证据公证等业务。2021年以来,共办理知识产权类公证31件、法律咨询300余件。

二是深化“一件事”数字改革。推进知识产权数字化“一件事”改革,全省率先开展“浙江知识产权在线”平台维权援助场景应用试点工作,实现了当事人线上提起维权申请、机构线上出具维权意见、纠纷处理结果线上闭环反馈,为该市4万余家中小微企业提供便利化、智能化、标准化的知识产权维权服务。目前,共在线办理知识产权维权援助案件24件,出具维权意见书24份,办结率达100%,居全省第一。

三是塔建“一体化”集成平台。整合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、知识产权诉调对接工作室、知识产权专家组、知识产权专业律师事务所等各类服务机构23家,建成全省首家标准化运行的知识产权综合服务园,将品牌指导、商业秘密保护、法律服务、代理服务、检测服务、标准化服务、认证许可、质押融资等功能汇于一地,形成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、结构合理的知识产权联动平台。2021年以来,开展各类专项服务培训40余场,服务中小企业5000余家,获评“省知识产权服务业集聚发展示范区”。

二、重拳保护,构建最严“执法”体系

一是打好“裁决拳”。创新搭建“1+18+X”行政裁决工作组织架构,围绕温岭市知识产权维权援助中心,依托18个市场监管综合执法队,会同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受理处、台州市知识产权综合服务中心、市知识产权纠纷调解小组等X个机构,打通调查取证、行政检查、专利快速审查、确权、裁决等环节之间的壁垒,提升裁决工作质效。2020年以来,共办理知识产权行政案件343件,罚没款达1580.05万元,其中专利行政裁决案件9件,裁决数居全省第一;专利行政裁决、打击商标恶意申请和将涉外商标贴牌加工行为入刑均为全国领先。

二是打好“审判拳”。推进知识产权刑事、行政、民事“三合一”审判工作,注重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,建立知识产权刑事审判联席会议制度,从严惩处群众反映强烈、社会舆论关注度高、侵权假冒多发的重点领域和区域中侵害知识产权的案件。同时,借助该市651家“共享法庭”的建设推广,将触角延伸至街镇、社区等社会治理末端,提高审判效率。2021年以来,共受理各类知识产权案件649件,办结635件。

三是打好“解纷拳”。依托“ODR”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,在全省首创由1个知识产权诉调对接中心、6个巡回调解室组成的“1+6”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平台,覆盖优势产业、主要镇(街道)、特色园区和专业市场,并出台《涉知识产权纠纷在线诉调对接工作规程(试行)》,规范纠纷调解程序,确保知识产权领域的纠纷“诉转调”工作有效运行。依托该平台,该市商标民事纠纷案件审理时长从55个自然日降至39.2个自然日,降幅达28.7%。平台成立以来,成功调解“诉转调”案件41件,涉及标的额240万元,调解司法确认数7件,居全省第一。

三、赋能保护,织密最强“保障”网络

一是畅通价值转化。出台知识产权金融扶持政策,在全省首创知识产权“三权合一”混合质押融资和“二权合一”知识产权混合保险,让“知产”真正成为“资产”。截至6月底,共办理知识产权质押登记773笔,质押金额210亿元,居全省前列,其中“温西工具”集体商标获授信10亿元,惠及企业200余家,系全国首笔制造业集体商标质押融资;共办理知识产权保险46笔,保额2350万元,参保数和保额均居全省前列。

二是强化资源供给。建立18支“知识产权法律服务团”,深入重点产业园和专业市场提供“线上+线下”法律服务,并建成“一企一档”法治体检档案,帮助企业梳理风险隐患,发放相关宣传资料30000余份,查找法律风险90余处。同时,围绕该市四大支柱产业,依托省知识产权保护中心、市侵犯知识产权认定委员会、市机电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等单位,聘请大学教授、律师、工程师组成知识产权专家智库,为全市知识产权成果的法律保护、产业转化等提供资源和服务,提升知识产权案件鉴定的专业度。目前,共有知识产权专家智库15人。

三是加强信用监管。积极探索开展商品市场知识产权信用监管试点工作,制定商品市场知识产权信用分级分类监管办法,形成适用于商品市场的知识产权信用评价体系指标,建立知识产权信用风险控制管理制度,推进知识产权领域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建设。如该市对温岭天岭装饰城、泽国机电五金城、浙江工量刃具交易中心等3个市场的963家商户开展知识产权信用评价实践,以量化指标下的具体数值对市场经营行为进行引导和评价,引导市场主办方和经营户加强知识产权应用领域的信用建设,规范知识产权的授权和使用行为。





[打印] [关闭窗口]